兽药厂家专家分析事实上,我们找出困难和问题之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的办法。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,时代在变,养猪业也在发展。养殖户若想继续坚守养猪业,与时俱进是必然之路。
10
2015
03
10
2015
03
在养殖中你知道养殖户正面临着哪些困难?
兽药专家分析传统猪周期正在被打破,猪价走势变幻莫测。2011年猪价大涨,各类型养殖户不同程度地扩大规模,资金巨鳄们也纷纷注资养猪业,养猪热潮掀起的同时也为市场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。2013年猪价行情走弱,2014年更是跌得“一泻千里”,直至目前,养殖户期待的反弹依然没有到来。以往“亏一年、平一年、赚一年”的猪周期已经发生改变,没有人能够预测准确,只是从个人角度来判断分析,猪价的涨跌变幻莫测,养殖户的出栏和补栏带有鲜明的赌行情色彩。
09
2015
03
美豆VS国产大豆,美豆完胜另有隐情?
国内舆论反对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的声音很高,但是中国的饲料业和养殖业恐怕并不这样看。
在转基因大豆大举进入中国之前,中国不少人用猪草喂猪,养殖周期达到一年;但是用大豆作为饲料原料后,养殖周期至少缩短一半。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饲料生产国和猪肉生产国,猪肉不再是凭票供应的
05
2015
03
分辨绝产的蛋鸡的方法_____禽病专家
禽病专家指出:蛋鸡群整个饲养期中,特别是在产蛋高峰期这一重要阶段,若能及时辨别高产鸡与绝产鸡,并将绝产鸡挑出来适时淘汰,可节省饲料消耗(绝产鸡没有任何产出,且每只每天将0.23斤左右的饲料转换成粪便)。经过核算,每只绝产鸡至少需要50只高产蛋鸡一天的产出才能弥补前期的投入。若要继续饲喂的话,至少需要5只高产蛋鸡才能维持它的消耗。
03
2015
03
季节更替阶段的饲养管理注意事项
1、温度是育雏阶段主要因素之一,适宜的温度可以发挥饲料的最大效益。温度过低易引起鸡发生呼吸道病和打堆死亡。判断方法有:一是把温度计悬挂在与鸡同一高度处测温,秋冬季育雏第一周一般控制在35℃~36℃,以后每周降低2℃~3℃,二是根据鸡的反应,这也是养殖户最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,温度过低时鸡只尖叫聚堆,温度过高时鸡只则分散并有喘息,温度合适鸡只分布均匀。也可采取温度计和感官相结合判断温度是否适合。
02
2015
03
兽药专家:一周兽医要闻纵览
1.2月10日,农业部兽医局组织专家就《动物防疫法》修订思路和立法框架进行研讨。
2.2月25日,农业部启动2014年度兽药行业基本情况调查,将于6月底前完成填报工作。
3.2月26日,农业部兽医局组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专家研究制定2015年全
02
2015
03
红糖在肉鸡方面的应用
1、生姜(10天左右肉鸡,每只每天0.2克,20-30天左右肉鸡0.4克。)剁碎后在锅内加水熬,可以熬两遍兑在要一起。红糖100斤水4-5斤。
2、计算5小时水量,(如五小时喝200斤,就加红糖8斤)姜水和红糖兑在一起用。姜渣可以拌料。可以在育雏阶段、疫苗免疫前后、外界气温变化大或突然刮大风时使用2-3天。
3、注意:红糖加生姜不是治疗性药物,只是抗冷应激的一种措施。如是流行性疾病需要其他可靠药物治疗!!!
27
2015
02
兽药专家了解部分地区生猪收购价格低于盈亏平衡线
兽药专家了解到目前,我市生猪收购价格已连续14个月处于盈亏平衡线以下,生猪养殖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,市场猪肉价格也一直低迷,这是多年来少有的现象。
针对我市生猪、猪肉价格长期低迷的现状,市物价局价格监测部门深入大石桥、老边、熊岳等养殖户进行了实地调查。调查结果显示:目前,我市生猪收购价格每500克为5.9元,比上月下降0.2元,降幅为3.3%,比去年同期下降0.1元,降幅为1.7 %。市场猪后腿肉价格每500克为12元,与上月和去年同期持平;但我市部分市场猪后腿肉价格为10元,农村市场价格为8.5元左右,甚至更低。
27
2015
02
蛋鸡放养的方式-禽药专家
根据在市场的情况,禽药专家整理了几种蛋鸡放养的方式
1、林地、荒山(滩)、牧场放养
此类场地家禽可随时捕食到昆虫及其幼虫,觅食青草和草籽,腐殖质等,鸡粪肥林、肥滩地、肥牧场。养禽不仅能节省饲料,降低成本,而且可减少害虫对林木和牧草的伤害,有利于树木、牧草的生长。但要在养殖生产实施中,应跟据草场的茂密,林地、荒山(滩)的墒情等因素来定制饲养家禽的数量和种类。墒情差、牧草生长不良时,要少养或不养。数量过大或过度放牧会破坏植被,长期养殖基地可考虑人工种草和人工饲养蚯蚓、黄粉虫等,添加青贮饲料或黄贮秸秆等以补充天然饲料不足。
12
2015
02
一号文件给饲料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解读
2015年2月1日,新华社授权发布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《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》,一号文件连续十二年聚焦“三农”问题,全文约12000字,共分5个部分32条。五大方面主要涉及:围绕建设现代农业,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;围绕促进农民增收,加大惠农政策力度;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,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;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,全面深化农村改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