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已到,气温不断的回升变暖,各种病菌将会大量繁殖,在经历冬季的时候,猪的体质有所下降,抗病能力减弱足部减弱,如果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不加注意,将会引起疫病的发生,造成不良后果,直接影响经济效益。因此,春季养猪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环节,让猪更加健康的生长 。
改善猪场的环境,搞好消毒保持猪舍温暖、干燥、通风、清洁,经常对猪圈进行消毒,主要消除病菌的生存环境。春季气温变化大,有时暖有时热,仔猪体温调节功能还不成熟,抗寒、抗病能力差。因此需要保持猪舍温暖、干燥、通风,以适宜猪的生长。根据春季猪的生长需求,要对使用的猪舍进行必要的维修,做到防雨、防风、防潮。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保证仔猪健康快速成长的基础。要保持猪舍环境卫生,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,可用20%~30%的石灰乳或20%的草木灰或2%~3%的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、墙壁及周边环境进行洗刷和喷洒,用具可用3%~5%的来苏尔消毒液浸泡消毒,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。 在者还要强化防疫,平衡营养,春季病菌活跃,疫病易发。因此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要求,按时、按质做好猪的免疫注射工作。一旦发现疫情,要严格按规定封锁、消毒、强化预防注射,按规定处理好病死猪体。
科学饲养,精心管理春季饲养的育肥猪及种猪的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,重点是仔猪的饲养。因为仔猪体小,缺乏先天免疫力,体温调节机能和消化功能都不健全,在气温变化大的春季,饲养管理 稍有不慎,便会引起疫病的发生和流行。因此在改善环境条件的前提下,要加强哺乳猪的饲 养管理,保持母猪乳房的清洁卫生,做好仔猪开食、补饲、旺食的三个环境,使仔猪顺利度 过新生关、补料关和断奶关,并要特别护理好断奶仔猪。可采用在母猪怀孕后期注射疫苗, 使仔猪获得抗体而预防疾病。要注意科学配制全价配合饲料,保证营养充足,增强仔猪体质,使其能顺利健康度过春季。 预防疾病,确保健康 春季猪病常见的有腹泻、霉形体肺炎、流感、仔猪水肿病和口蹄疫病,要注意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。
春季猪常见疾病有很多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拉稀。由于引起拉稀的原因有多种,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对症治疗,提高疗效。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。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 症状表现为水样腹泻、呕吐和脱水,在猪群中传播快。治疗原则是:补充体液,防脱水和继发感染。轮状病毒是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。多发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。主要表现为仔猪厌食、沤吐、下痢。发生病例立即停止哺乳,内服葡萄糖盐水和复方葡萄糖溶液治疗。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黄痢,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。以排黄色稀粪为主要特征,少有呕吐, 多发于1周龄内的仔猪,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。发现病例后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治疗,内 服磺胺脒、庆大霉素等抗菌素,并配合乳康生、乳酶生等活性微生物制剂进行治疗。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。主要发生在3~4日龄的新生仔猪。表现为病猪呕吐,排红色粘粪,死亡快,往往来不及治疗。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圈舍卫生,减少感染机会。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白痢。多在10~30日龄仔猪发生,呈地方性流行。表现为拉白色糊状稀粪,发病 季节不明显,死亡率不高,治疗不及时易引起僵猪。主要用抗菌素治疗。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。多发于架子猪,影响生长。表现为病猪排出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粪便,呈胶冻状。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。主要是2~4日龄仔猪,表现为急性型,初便秘, 后下痢,拉恶臭血便,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,后期紫色,体温升高。慢性者表现为便秘与下痢交替,粪便呈灰色,淡黄或暗绿,皮肤有湿疹。
由于以上的畜病现象,我们都可以看出猪的发病事件是比较多的。需要我们畜牧养殖户们做好不必要的损失。其实猪病不止这些还有一些具有了解的猪霉形体肺炎、猪流感、仔猪水肿病、预防猪口蹄疫等病症。我们也要加紧预防,所以说我们的工作量是很多的。如果周边有疫情发生的话,要做好防疫的同时还应及时搞好猪舍的消毒。生产区严格控制车辆进入,严格禁止外人进入,对外出车辆和人员进场要严格消毒。在对本场猪群进行强化免疫的 同时,要供给猪群提供高营养的饲料。按猪的不同生长阶段,科学配制饲料,保证营养充足, 特别是保证维生素的供给。可在饲料中加入胡萝卜等多汁饲料和啤酒糟、饼类饲料,以改善 猪饲料的口感,增加猪的食欲,增强猪的体质,提高抵抗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