兽药厂家专家分析在多年以来,作为我国养猪业主体的中小养殖户,在面对生猪市场的剧烈波动时,越来越感觉有心无力,经济效益一直不稳定。中小型养殖户究竟该如何应对生猪市场波动,值得关注。
一般来说,中小型养殖户的投资成本较低,抵御风险能力较差。生猪市场行情好的时候,生产节奏却未必能赶上,小规模的出栏量只能带来少量收益;行情差的时候,却不得不而临亏损境况。辛辛苦苦一年下来,只是期望育肥猪卖个好价钱,倘若错过时机或遇到猪价低迷期就不得不“望猪兴叹”。
我国中小型养殖户在卖猪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:
1、卖跌不卖涨,生猪集中出栏
在生猪价格达顶点之前,市场期盼价格继续上涨,养殖户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和压栏现象,这在一定程度上愈发促使生猪价格的上涨。但生猪价格一旦越过顶点开始下滑,令市场始料不及,惜售心理减弱,造成生猪集中出栏,生猪价格急速下跌。
2、生猪抛售,收购方压价。
猪价急速下跌会严重打击养殖户的积极性,可能出现抛售潮。再者,由于前期压栏导致上市育肥猪的体重较大,若是在出栏时猪都吃饱喂足更会导致出肉率下降,屠宰场或收购方很可能趁机实行压价策略。
3、猪市持续低迷,退出养猪业。
由于前期存栏量较大,季节性因素或突发性因素导致猪肉消费下降,可能致使猪价长期处于低迷状态。部分中小型养殖户资金有限,若是承受不住大幅度地亏损,无法熬过较长的猪价低迷期,往往只能选择退出养猪业。
4、消费高峰过后,生猪价格下跌。
按照我国居民猪肉消费习惯和规律,中秋国庆和春节是我国传统的两大猪肉消费高峰。在节日过后,猪肉消费会暂时进入淡季。如果此时猪价跌速超出心理预期,养殖户恐慌心理加剧,也可能引发生猪集中出栏和抛售。
5、猪价上涨,养殖户受益少。
中小型的养殖户往往只是生产者,而不是真正的销售者。在养殖户和消费者之间有多级的市场和生猪经纪人,多数情况下养殖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最低一级生猪经纪人提供的价格。这种行业现状决定了养殖户无法充分享受生猪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