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服务热线:400-0531-699
禽病方案 猪病方案 毛皮方案
当前位置: 首页产品方案 > 禽病方案 >

肾型传支的治疗以及预防方案

时间:2014-06-18    来源:迅达康    
一、发病特点:
  多在20日龄左右发病,鸡群呼吸道突然加重,拉黄白色米汤样稀便,此时鸡群死亡正常,经过3-5天后,随着鸡群呼吸道症状的减轻,死亡增加,鸡群饮水量显著增大,死亡鸡多因肾肿脱水死亡。
二、发病原因:
  1、温度忽高忽低,鸡群受凉。这是传支发病的主要原因。传支是条件应激病,温度过低,鸡群易受凉,抵抗力下降,极易引发传支。
  2、通风不良或通风过大。
  (1)通风不良:冬春季节,由于鸡舍条件的限制,当通风与保温发生矛盾时,管理者常常倾向与保温而减少通风。这样会导致鸡舍内氨气、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增高,对眼、鼻、气管粘膜造成损伤,传支病毒极易通过损伤的创口感染鸡群,引起发病。
  (2)通风过大:我们常常认为通风不良等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是传支发病的主要诱因。但是在现在的标准化肉鸡舍,通风过大是传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。
  近年,肉鸡养殖向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,传统意义的大棚式简易鸡舍逐渐被纵向通风加湿帘式鸡舍替代。标准化鸡舍温度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问题,通风量也是按照温度设定。但在开春与立秋之间,极易出现通风过大,在温度表显示温度正常的情况下,鸡群受凉,引发传支。这一时间,由于外界温度较高,鸡群在10天后常常出现超温,管理者通常会加大通风量。由于进风温度较高,即使加大通风,温度也会超温。这样,由于通风过大,会导致鸡群的体感温度下降,鸡群受凉而引发传支,这是夏季前后标准化鸡舍发病的主要原因。风速对温度的影响见下表:低于32 ℃时

风速 m/s 体感温度℃(变化幅度)
1.3 0
1.5 -2
2 -4
2.5 -6
3 -8.5
  风速过大还会对眼、鼻、气管粘膜造成损伤,破坏粘膜的完整性,传支病毒极易通过损伤的创口感染鸡群,引发疾病。
  标准化鸡舍的管理者一定要加强管理,摸索出不同季节适合自己鸡舍的通风方式,不要死搬教条。
  3、密度过大。密度过大,会造成排泄废物多,氨气、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多,环境不好控制;密度大,对于鸡群是强应激,会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,引发传支。
  4、疫苗选择不当或免疫不到位。
传支的预防主要依靠冻干苗,传支疫苗免疫常常采用喷雾或点眼滴鼻方式,喷雾要注意喷雾剂量与时间,确保群不漏一;点眼时鸡只必须眨眼后,滴鼻时必须堵住另一侧鼻孔,待鸡吸进后才能将鸡放下。

  • 临床症状:
【症状】分为三个阶段。第1阶段是病鸡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,鸡被感染后24—48小时开始气管发出啰音,打喷嚏,并持续1—4天,这些呼吸道症状一般很轻微,有时只有在晚上安静的时候才听的比较清楚,因此常被忽视。如果有并发感染,则呼吸道症状加重,时间延长。第2阶段是病鸡表面康复,呼吸道症状消失,鸡群没有可见的异常表现。第3阶段是受感染鸡群突然发病,并于2—3天内逐渐加剧。病鸡挤堆、厌食,排白色粪便,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。病鸡体重减轻,胸肌发暗,腿胫部干瘪,肝门周围羽毛沾满水样白色粪便,死亡率约30%。
【病理变化】:可引起肾脏肿大,呈苍白色,肾小管充满尿酸盐结晶,外形呈白线网状,俗称“花斑肾”。输尿管扩张,充满白色的尿酸盐。严重的病例在心包和腹腔脏器表面均可见白色的尿酸盐沉着。肠黏膜呈卡他性炎变化,全身皮肤和肌肉发绀,肌肉失水。
四、防治:
【预防】
1、加强饲养管理,降低饲养密度,避免鸡群拥挤,注意温度、湿度变化,避免过冷、过热。加强通风,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。合理配比饲料,防止维生素,尤其是维生素A的缺乏,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。
2、加强传支疫苗的免疫。4—5日龄及20—30日龄,应用冻干苗28/86或者Ma5进行免疫接种。
3、加强管理,处理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。标准化鸡舍要注意:通风过大的危害要强于通风不良,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,通风不易过大。要注意鸡群在免疫、扩群时,提高舎温1-2℃。

【治疗】

    治疗原则:抗病毒、通肾、防继发感染、补充体液、降低饲料蛋白(配合玉米面拌料)。
    治疗方案:

    七星败毒颗粒(抗病毒)+通肾灵(通肾)+倍耐欣(防大肠杆菌继发感染)+口服补液盐(补充体液)
    速效肾传支(抗病毒、通肾双效合一)+倍耐欣(防大肠杆菌继发感染)+口服补液盐(补充体液)